NLP思维逻辑:从学生思维到职场人的转变
刚从学校进入职场的朋友们,经常会听到“学生思维”这个词,它是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、被人安排的安心感。而在职场中,需要拥有的是主动性+主人公的心态。想要从学生思维转到职场思维,可以从NLP思维层级模型上思考。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经历,分享了如何在职场中运用NLP思维的方法,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。
刚从学校进入职场的朋友们(比如我)会经常听到“学生思维”这个词,如今这个词也被赋上了一层贬义的意味。那么什么是学生思维呢?我个人将其理解为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(把工作当成考试,做好完全准备才敢去做)、一种被人安排的安心感(习惯等待上级安排任务)。
而这一套思维在学校可能适用,但搬到职场里就成为了一个致命缺点。那么反之,职场思维即一种主动性+一个主人公的心态。若再将职场思维细化即可引出NLP思维这个概念。本文将结合作者第一份产品工作的离职经历讲诉此思维的应用方法。
一、什么是NLP思维层级模型?
NLP其实是三个英文的缩写,Neuro-Linguistic Programming,思维逻辑层次是NLP中的一个工具,在不同层次上思考问题,最终得到的答案和解决方案是不一样的。
我们的大脑在思考和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,都分为六个层次,分别是:
精神层(第六层)身份层(第五层)价值层(第四层)能力层(第三层)行为层(第二层)环境层(第一层)在NLP思维逻辑层次模型中,环境、行为、能力称为低三层,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可以抵达到的层次,而信念/价值观、身份、精神/愿景称为高三层。
二、如何应用“NLP思维层级模型”?
很简单,这只涉及到一个思考问题的维度及顺序问题。我们应该自上而下,从宏观到微观地思考问题,这样更容易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正确性及方法的全面性。而多数人思考时倾向于停留在底层的几个维度,导致问题得不到根本上的解决从而造成恶性循环。
举个例子。
1. 案例背景
我在上份工作入职两周就想离职了。而在最后离职之前我其实也进行了很久的思想斗争。中间这个思想斗争的过程就可以用来分析一下。
简单来说,我当时想离职的原因就是新入职的员工没有老人带,直接就上手大项目,加上刚进入职场学生思维较重,很被动,导致工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无法解决,因此产生了放弃的念头。
以下我将分别举例用不同层次思维思考这一问题将带来什么结果。
2. 错误做法
第一层—环境
“新入职的员工居然没有人教,这公司也太差劲了吧,直接把这么一个项目给我,我肯定会搞砸啊,算了算了,直接溜了,换家有人带的公司吧。”
网友评论
百家乐玩法
回复转到朋友圈了